查看原文
其他

通过《芳华》回顾历史 | 袁岚峰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3-01-23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

解读科学,洞察本质

戳穿忽悠,粉碎谣言

导读

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而个人在大潮中,除了被裹挟着前进之外,仍然可以保持理性、感性和尊严。最终拯救世界、把人类引向以前不可想象的高度的,是影片中没有出场的角色,——科学家。


电影《芳华》档期几经调整,已经上映。今天(2017年12月16日),我去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感动,感慨系之。


作为一个军人家庭出身的孩子,我对军队文化非常熟悉,非常亲切,同时也知道它的局限性。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对科技文化也非常熟悉。在这两种文化的对照之下,我想我对这部电影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分析。


影片最显著的主题,是以军队文工团的视角,表现从文革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的时代大潮。而最显著的特点,是表达方式的含蓄与节制,具有古人所说的“哀而不伤”的风格。


《芳华》海报


如果与同样是今年上映的军旅题材电影《空天猎》对比,这种风格就更加明显了。《空天猎》是一切都说得清清楚楚,生怕观众看不懂似的,例如王学圻饰演的领导在部队出发前要做一番慷慨激昂的动员讲话,而《芳华》中从来没有这种感情爆发的场景,许多重要的内容都是通过台词、动作、表情内敛地表达的。


《空天猎》海报


举一些例子。


文革是一个巨大的时代悲剧,许多好人被错误地打倒。影片第一次表现这个背景,是通过女主角何小萍入伍时,男主角刘峰对她说:“我知道你的亲生父亲被打倒了,你跟他划清了界限,跟了继父的姓。你放心,我不会跟别人说的。”这个伏笔,在何小萍收到亲生父亲临终前的来信时,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时我们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急于穿着军装去照相,以至于造成了一起不大不小的军装事件。


同样是被打倒,萧穗子的父亲活到了平反的时候,而何小萍的父亲没有撑到,令人唏嘘。在这个苍老的男声念信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顾准,伟大的思想家、我党杰出的经济工作者,他也是在弥留之际都无法见到跟自己划清界限的子女。对时代的批判,已经蕴含在其中。


顾准


另外一个对文革的表现,是厨房的猪跑了,刘峰等人上街去追猪,与此同时街上正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坐着汽车敲锣打鼓。两相对比之下,时代的荒诞感呼之欲出。现在的人肯定会问:这么多人不搞生产,净整这些虚的,财富从哪里来?


影片中对音乐的运用,十分有讲究。


开场音乐是包含主题词“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的《绒花》,这是很明显的。文工团解散的送别宴上,演奏《驼铃》,众人合唱“送战友,踏征程”,也是不言自明的选择。


稍微含蓄一点的,毛主席去世、文革结束后,文工团唱的第一首歌是《绣金匾》。为什么?因为歌词里有:“四绣刘少奇,人民的好主席,开辟白区立大功,我们永记您。”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都不能保护自己,这是怎样的悲剧!为刘少奇平反,是必做的功课。


文工团最后一次演出,观众是医院中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伤员。为什么要表演《沂蒙颂》?为什么精神失常的何小萍在听到这首曲子后唤醒了记忆,翩翩起舞?因为这首曲子中最著名的歌词就是:“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当时是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时代,而文工团是一个相对而言这两者都比较宽裕的地方,所以以文工团为背景,最适合的表达风格就是这样的含蓄与节制。而当上了战场之后,就会感到除死无大事,活着时的这些矛盾争执都是鸡虫之争,不值一提。


影片对战争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用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出现一个敌人。打了半天,你只知道是遭到了伏击,却没有见到一个越南兵。当然,最令人惊奇的是,越南居然有实力炮轰野战医院。当时实际的战况是中国推进得很快,一个月内就打到了谅山,直逼越南首都河内,然后主动撤军。我不知道越军在败退之余,有没有能力轰到前线的伤员,也许是情节的需要吧。


对越自卫反击战


虽然表现战争的残酷也是影片的主题之一,但在这方面还是采取了含蓄与克制的态度。典型的例子是陷入沼泽的那位士兵,如果着意要表现战争的毁灭性,那么一定是他救不上来了,淹死在沼泽中。而影片的走向却是,在最初的努力失败、已经没顶之后又来了几位战友,在众人的合力之下,终于把他拉了上来。


是的,我们知道战争很残酷。影片中护士长的指示“先救活的”,何小萍在看到一车重度烧伤的伤员与死者时的呕吐,以及虚报年龄参军、16岁就阵亡的战士石林峰(他希望三个姐姐在清明节时轮流来看自己,离得远,父母就不用来了,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果丹皮是什么”),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然而,世界人民都喜欢大团圆,这是人类的本性。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何不多留一些光明的尾巴?


影片在人物刻画方面,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比较立体,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男女主角就不用说了,即使有些缺点,给观众压倒性的印象仍然是善良。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人缺点虽然多一些,但也都不是大奸大恶,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淳朴的。


特别下了功夫去刻画的一个形象,是文工团的政委。在发现何小萍装病避免上台之后,他没有揭穿,却采用了十分高明的手段,既让何小萍上台表演,也鼓舞了慰问对象骑兵师的士气,保全了所有人的面子。这技术真是绝了,怪不得希特勒在进攻苏联时,命令枪毙所有俘虏的苏军政委!(这个联想的跨度有点大……)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他下令把何小萍调到野战医院,这仍然是一种惩罚。当然,这个惩罚算得上公道,这也是政委的职责。


然而,在时代的大潮面前,政委的超强能力也无法使他避免下岗的命运。在大家都知道文工团要解散的时候,他还在要求大家“不要相信那些风言风语”。在分手的宴会上,舞蹈教练抱着他痛哭时,他虽然还能强作镇定地唱完“送战友,踏征程”,但也已经泪流满面。


实际上,如果我们在更大的格局下想一想,就会明白,文工团的裁撤是理所当然的。1984年,邓小平下令裁军一百万,战斗部队都裁了,还留着这么多文工团干什么?其实,以政委的管理能力,在其他岗位上,例如企业里,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这对他也是好事。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会更加理解邓小平的伟大。看准了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看准了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就勇敢地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裁军一百万。即使手段有些粗糙,基本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中国争取到了发展的机遇,过程中的遗憾也都可以弥补。如果换了其他人,在利益集团的游说、掣肘之下,即使有这个心,最后的效果也可能变成温吞水、四不像。


邓小平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的伟大程度会显得越来越低,而有些人的伟大程度会显得越来越高。邓小平绝对属于后者,尤其是在当代这么多没有担当的政客的映衬下。


邓小平的伟大,还表现在对待毛主席的态度上。文革结束之前和之后,文工团的外表没有变化,一进门仍然是毛主席的画像,墙上仍然是毛主席的语录。通过对毛主席的尊重,例如宣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迅速实现了国家稳定,实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题目),这是伟大的政治智慧和人生境界。


邓小平从来没有要求别人挂他的像,而许多对自己国家的贡献比他小得多的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却有这样的渺小的嗜好。结果是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深圳的邓小平铜像经常有人去献花,而有些搞个人崇拜的国家已经不存在了。这真叫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也可以理解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意义。这场战争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战略十分高明。论实力,中国正面扛不过苏联,但中国通过打苏联的一个离中国很近而离苏联很远的小弟,迫使苏联以很高的成本支援越南,并通过两山轮战持续不断地给苏联放血,这是很巧妙的兵法。最后,苏联和越南都不得不接受了中国的条件。夸张一点说,整个苏联集团都是被这场战争拖垮的,以致苏联都解体了。


中国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经济还很弱小的时候,参与了对后冷战时代的塑造。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暴涨,现在世界各国看待中国的首要考虑都变成了经济因素,以至于许多人忘记了这场战争。其实,当年我们以小博大的技术,也是很高明的咧!


影片在退出国庆档的时候,许多人以为是其中战斗英雄被城管欺压的情节太敏感。但看到以后,我才发现这段情节处理得也很有节制。联防办的队长和队员并不知道刘峰是战斗英雄,也不知道他是残疾军人,在郝淑雯怒斥他们时,一个个都嗫嗫嚅嚅,说明他们还是知道轻重的。


刘峰认为联防办是在讹钱,但实际上,也许联防办也是有法律依据的。这种事可能本来就在模糊地带。无论如何,我们能够明确的是:不同的人的才能,可能表现在不同方面。有些人就是适合在军队,有些人就是适合在企业,有些人就是适合搞科研,在这些地方他们如鱼得水,而换一个场景他们可能就会手足无措,窘态百出。


二战英雄美国的巴顿、苏联的朱可夫以至中国的林彪、高岗,在战后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朱可夫元帅


一个好的制度,能够让各种人才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一个坏的制度,会逼迫人才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头疼不已,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能不能设计和维护好的制度,就是政治家功力的表现。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前面联防办的队员拽脱了刘峰的假手,遭到郝淑雯的怒斥,而后面郝淑雯和萧穗子就拿着刘峰的假手开玩笑,说林丁丁现在胖成这样,刘峰即使是假手也不愿意摸她了。这是冒犯吗?不是。正是因为他们的情谊牢不可破,所以可以开这样的玩笑。撕掉借条,也是理所当然的。无论你是富商,还是底层劳动者,在战友情谊面前都不重要。


在刘峰和何小萍看望牺牲的战友们时,这个主题更加的明确。刘峰对战友说的话(“向你介绍一位战友,何小萍”)、洒的酒,都仿佛他仍然在面前。石林峰的愿望实现了,人们没有忘记他。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首诗《我们七个》,写一个小姑娘说她兄弟姐妹共有七个,“两个老远的跑去了海上,两个在康威住家。还有我的小姐姐、小弟弟,两个都躺在坟园,我就位在坟园的小屋里,跟母亲,离他们不远。”无论诗人怎么问现在剩下几个,她都坚持说我们是七个。在她心里,从来就没有生死的界限。


《论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文天祥说:“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文天祥 


在这次扫墓后,刘峰和何小萍终于收获了他们迟来的爱情。两场表白,两种结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付出的努力,最终都会有回报,即使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再从更高的层面想一想,如果社会总的蛋糕不能做大,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总是会走到死胡同,所有人不得不争抢这有限的蛋糕。历史上从中国到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各个传统社会都落入了这个“内卷化”的陷阱,只有量的增减,没有质的突破,被困死在低水平的格局中。只有西欧摆脱了内卷化的宿命,引爆了工业革命,开辟了无限的增长空间。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科技的革命。只有科技进步,才能把蛋糕做大,让社会在各种矛盾中仍然可以保持稳定,并持续发展。


我对军队的文化非常熟悉也非常亲切,但我也知道,单凭军队的文化是不足以支撑国家长期发展的。文革的错误,就是把军队的模式推到了全社会,宁可让过多的青年劳动力搞文艺,也不许大学招生。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本上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即使文革时的芳华有再多值得留恋的地方,改革开放中有再多的缺点错误,都不能改变改革开放是巨大进步的基本定位。


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而个人在大潮中,除了被裹挟着前进之外,仍然可以保持理性、感性和尊严。最终拯救世界、把人类引向以前不可想象的高度的,是影片中没有出场的角色,——科学家。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孙远



欢迎关注风云之声


知乎专栏: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点资讯: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头条: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